亞馬遜要找台灣紡織雙雄做衣服,商機的背後卻是商業到製造模式的顛覆,從過去設計到上架要一年,變成了即時掌握資訊、滿足消費者,還要即時生產、快速交貨,也成了台灣紡織業要繼續生存不得不走的道路。
砸出逾百億美元買下生鮮超市全食超市(Whole Foods)後,不斷攻城掠地的亞馬遜, 最新瞄準的目標是每年超過 2,500 億美元的運動休閒服飾市場,還要朝自創品牌的路走,這也使得由 Nike、Adidas、Under Armour 獨霸運動市場出現了新的強勁對手。
然而,這場電商與傳統大品牌的運動休閒服飾市場大戰,背後卻都跟台灣連上了關係, 彭博社等國際媒體紛紛披露亞馬遜找上台灣紡織雙雄的消息。
各界都在問,為何亞馬遜要找台灣紡織雙雄儒鴻與聚陽合作?
電商時代,服飾是門好生意
原因一,服飾市場商機大,是電商轉實體或實體轉戰電商的兵家必爭之地,「服飾占零售市場的比例很高, 亞馬遜要進攻服飾,並不令人訝異,」 棣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說。
原因二,傳統服飾體系與電商運作模式有衝突,需要一個高彈性的供應鏈。對電商來說, 服飾生產供應鏈漫長又耗時,亞馬遜雖有很強的物流, 卻需要一個高彈性的製造體系。
台灣製衣公會理事長、南緯實業董事長林瑞岳說,以往跟美國百貨賣場做生意, 從打版設計到上架,往往要花上一年時間, 但現在電商因為掌握即時消費資訊,要即時回應顧客需求, 下訂單後馬上要求出貨,因此交貨方式都要改變。
原因三,台灣紡織業正在進行智慧製造的變革,從滿足一年的交貨期到即時下單生產出貨,台灣紡織業都有能耐供應。
何耀仁說,相較其他國家的供應鏈, 台灣紡織業者的特色是能小樣多量生產,也有自行開發產品的能力; 在講求速度的電商市場中,一旦商品在市場上受歡迎, 台商供應鏈放量生產的能力也很強,因此成為電商尋求合作的對象。
亞馬遜打破規則,改變紡織業生態
但挑戰是,亞馬遜跳過品牌找上供應商, 也會改變客戶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模式,這會影響台灣紡織供應鏈、 亞馬遜、運動休閒服裝品牌之間的三角關係,各大品牌互打但背後供應商都有台灣業者的身影。
亞馬遜網站哪些是自有品牌,哪些是自己找供應商生產,亞馬遜始終保密到家。但美國媒體《Quartz》,今年 8 月依據亞馬遜在美國專利及商標局的註冊資料發現。亞馬遜至少擁有 19 個自有品牌,其中有 7 個與服飾有關。隨後亞馬遜也公開承認,的確經營多個自有服飾品牌。
這一次找上儒鴻,《彭博 Businessweek》更認為,這代表亞馬遜已經要從休閒服飾市場,進軍兵家必爭之地的運動市場,挑戰 Nike、Lululemon、Under Armour 的地位。何耀仁認為,亞馬遜在運動市場的發展還有待觀察。現階段主攻的市場仍是單價較低的快時尚市場。
但電商握有市場的數據資料,除了可掌握即時消費動態外,甚至可預測未來的市場銷售狀況,是傳統品牌所沒有的優勢。林瑞岳也表示,電商的崛起已經是水到渠成,「亞馬遜的物流很厲害,給它建成(紡織供應鏈),會顛覆現在的採購方式。」
文章出處:http://lnk.pics/1CN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