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球股市受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影響劇烈波動,國安基金管理委員會3/19於盤後召開臨時會,授權3/20即可進場護盤,當日台股收盤指數為8681.34點,至今已上漲超過4000點。
而國安基金委員會7/15開第2季例會時,因「當初進場因素」尚未消除,考量疫情仍全球蔓延,對經濟衝擊未明,決議持續護盤;經過1季後,10/12召開第3季例會,綜合評估後,考量台股已居高點,且進場時間已超過200多天,為歷次第二長護盤紀錄,因此決議結束長達207天的護盤退場,其中投入金額僅7.56億元,創歷次投入金額最少。
會中決議,因我國疫情控制得宜,各項政策有效引導景氣復甦,經濟成長表現相對較其他國家優異,國際政經雖仍有不確定因素,但寬鬆資金將持續支持全球股市活絡及經濟復甦,尤其國外疫苗研發已進入臨床試驗第三期,國內疫苗研發也開始展開臨床試驗,這些情況都不同於7月期間的不確定狀況,不過面對美國總統大選、美中貿易衝突等國際變數,未來市場若有必要時,國安基金可隨時臨時召開委員會議,討論是否再度啟動護盤機制。
而觀察過去六次國安基金退場一個月後,僅一次是上漲,其中五次都有不小跌幅,因此也使得不少投資人為此感到恐慌,不過我們認為這次不一樣,大家可由過去金融海嘯後觀察,自2009~2019年(11年)美國總共放錢約3.5兆美元,而在疫情期間,川普政府在短短六個月(2020.3~8)就放錢近四兆美元,也讓熱錢不斷席捲全球資本市場,造成股市與金融投資商品價格不斷高升,也呼應了華爾街名言: “you can’t fight the Fed”(不要與聯準會抗衡),不過當然目前眾所矚目的二次紓困案也勢必得通過,才能夠進一步刺激消費力道。
美國聯準會如今已逐步轉變角色,由過去Paul Volcker在70年代主要的抗通膨任務轉為抵禦蕭條和促進經濟溫和成長,尤其聯準會在2019年12月FOMC首次更改會議記錄,將通膨目標由「2%附近」,修正成「回到2%」,語氣措辭加強,表示聯準會由過去擔任「抗通膨角色」轉換成「促進經濟溫和成長、防止蕭條,因而促進通膨」的任務。
再觀察近年美國核心PCE指數年增率(美國聯準會的通貨膨脹標準),在金融海嘯之後,只有2012年和2018年有達標(大於2%),其餘時期皆低於2%的水準,有鑑於日本在「失落的二十年」後,採行極度量化寬鬆甚至負利率的政策,都無法點燃人們的消費需求,以及歐債危機後的歐洲各國面臨相似困境,這次後疫情時代美國出現首次儲蓄率上升,由疫情前的7%~8%,上升至七月份17.8%,更迫使聯準會採行更積極的「促進通膨目標」,防止美國走上日本和歐洲的路。
若未來通膨未達2%,聯準會將可能長期維持低利率的環境,將對眾多資產的報酬率產生影響,如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僅0.7%,中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卻高達3.2%,在長期低利率的環境下,國際資金可能流向較高利率的新興市場債券和貨幣,美元指數可能因而下跌,新興國家可能反而會成為資金避風港。
投資人可從過往經驗看,在美元下跌時,只有抗通膨的商品和財政紮實且新興崛起國家的市場能倖免於難,目前中國正積極進行人民幣國際化,並逐步轉型為科技導向的內需服務市場,而亞洲較成熟的新興市場(如台灣、韓國),因儲蓄率高、持有大量外匯存底,一旦美元下跌,即有機會成為如1970年代德國和日本的避風港角色,對股市和匯市都有將有正面助益。
再由美股觀察,今年來至今的波段高點,蘋果股價漲63%、亞馬遜漲61%、微軟漲29%、谷歌漲13%、臉書漲35%、Netflex漲57%、特斯拉漲346%,皆創歷史新高,科技股成為此波領頭;不同於2000年科技泡沫,Nasdaq指數高達189倍本益比,如今這7家公司全數都有實質獲利,若除去特斯拉,其餘6家公司本益比35倍,是有扎實獲利基座的高成長股,因此投資人不需太過擔心未來美股有泡沫化之疑慮。
因為低利率提高了股市評價,雖目前看起來經濟數據尚未明朗,但在資金持續寬鬆與具有獲利科技股強勁帶領下,雖然短線美股會有波動,但長期來看美股牛市可望持續,美國市場的穩定向上也將提供台股的安寧,投資者對未來股市不須太過擔心,只要能找出股價位階低且未來業績優異者,你永遠都會是股市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