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經濟在國際局勢變動下,將出現成長趨緩的情況,尤其是過去中國推動的供給側改革對亞洲景氣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美中貿易戰目前仍未見好轉,美國持續維持升息可能導致全球金融更快收緊,美元的升值已對部分亞洲經濟體造成不利影響,加上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極端天氣事件、恐怖主義和安全問題等,都將加深景氣變化的不確定性。據IMF、IHS與EIU預測結果,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與2018年相比約為持平或稍低的表現,兩者差距將在0.3個百分點之內。
全球經濟成長自2016年初落底之後開始逐季回溫,2017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為3.5%,是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其後在美國持續緊縮貨幣政策趨勢,以及美國逐步調整貿易政策的影響下,全球經濟成長率呈現緩步下降。這段期間雖然有朝鮮半島局勢走向和緩,與美俄、美中等國家元首會面等正向事件,不過,美中兩國不斷在貿易手段上針鋒相對,也讓美中貿易大戰成為主導2018年下半年經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產業面上,2018年年初以來,受到消費性電子產品陸續推出新品,以及新興科技擴大應用面商機等因素,也在美中貿易大戰導致全球需求面成長力道逐漸縮減的陰影下,影響全球製造業表現,根據J.P.摩根(J.P.Morgan)、IHS Markit與供應管理協會(ISM)、國際採購與供應管理總會(IFPSM)聯手統計的全球製造業PMI指數,2018年11月指數為52.0,雖然維持擴張表現,但已經平了連續23個月以來的最低紀錄,顯示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確實在趨緩當中。
近期全球經濟回顧
一、美國
2018年全球經濟起伏的關鍵,主要來自於美國在各方面對世界帶來的影響,就美國自身而言,第1季至第3季的經濟成長表現穩健上揚,根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資料顯示,前三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6%、2.9%、3.0%,回溯前次單季出現經濟成長率3.0%以上已是2015年第1季,表示美國經濟受惠於總統川普的稅改以及基礎建設等措施,有效推升國內民間消費與固定投資,第3季兩者成長率為3.0%與5.5%,分別為2016年以來最高與第三高的水準。
雖然川普總統的稅改與基建政策為美國國內經濟帶來正向幫助,但其上任後的種種貿易政策調整措施,卻對全球經濟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其中,造成最大影響的莫過於美國與中國持續進行的貿易大戰。兩國貿易爭端源起於美國川普總統於2018年3月22日簽署備忘錄,宣布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指示美國貿易代表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以「懲罰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和商業秘密」,涉及商品總計達600億美元。中國商務部其後作出反制措施向128種美國進口商品徵稅,其中包括美國向中國出口最多的貨品大豆。期間美中雙方曾一度於2018年5月達成暫停貿易戰的共識,並發表聯合聲明尋求和解,不過在談判遲遲沒有實質進展的情況下,美國貿易代表署仍於6月16日公布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清單,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其後作出對等報復,中國商務部亦重啟對美國輸出至中國多項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同年7月6日,美國正式對來自中國價值34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關稅,中國商務部其後在聲明中指出,「美國違反世貿規則,發動了迄今為止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而中國海關總署則指出中方的報復措施已在美方加徵關稅措施生效後即行實施。
在雙方第1階段關稅課徵實施後,雙方持續在關稅上進行較勁,目前美國已在2018年9月24日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的關稅,並指出將在2019年1月1日起提高至25%,中國方面在同日宣布對美國600億商品加徵5-10%的關稅。不過在G20峰會期間,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率領代表團進行協商,雙方達成共識,同意舉行為期90日的談判,並在談判期內暫停新增貿易措施。而這90日的時間看似為美中雙方貿易爭議帶來一絲曙光,但從另外的角度來看,也是延長了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的時程。
二、歐元區
歐元區方面,2018年受到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的影響,導致各國出口成長率下降,加上政府撙節開支,使得經濟成長率自第1季開始逐季走低,歐盟28國與歐元區19國第3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1.9%與1.7%,雙雙跌落2.0%以下,是2016年第3季以來的低點。其中德國與法國仍為歐盟經濟最重要的兩個國家,對整體歐盟28國的經濟貢獻度最高。就業市場表現方面,歐盟於2018年9月的整體失業率為6.7%,與8月數值持平,但較2017年同期失業率下滑0.8個百分點。歐元區於2018年9月失業率為8.1%,亦與8月數值持平,但也較去年同期下滑0.8個百分點。物價方面,在2018年10月,歐盟與歐元區的CPI年增率皆為2.2%,不過物價上漲率雖然達到歐洲央行設定之2.0%目標2,但多數成員國成長動能趨於緩和,且義大利政府堅持進行財政擴張,恐引發債務問題危機,因此歐洲央行近期的主要利率政策仍將維持寬鬆為主的基調。
另一方面,雖然目前市場上較為關注美中兩國的貿易爭端,不過美國與歐盟之間也同樣存在貿易歧見正在談判協調當中。這樣的情況起因於美國決定2018年自6月1日開始對來自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鋼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而歐盟、中國、印度、加拿大、墨西哥、挪威和俄羅斯均因此訴諸世貿組織,同時間各國亦紛紛通過對美產品加征關稅展開報復,其中歐洲聯盟成員國於6月14日一致同意對總額28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不過至7月25日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在美國白宮與總統川普會面之後,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爭端出現緩解,會後雙方共同召開記者會發表聯合聲明,同意展開貿易談判。最重要的是,於談判期間,雙方都同意不要課徵新關稅,包括川普總統先前威脅對汽車產品課徵的關稅。
三、日本
在亞洲的部分,2018年上半年日本國內經濟在國際景氣持續回溫的情況下,輸出成長率維持穩建,加上民間企業設備投資與收益持續改善基調,呈現由民眾所得至消費支出的正向循環態勢,第1季與第2季經濟成長率1.2%與1.4%。事實上日本政府為了提振國內投資,2018年延續調降國內企業稅率做法,將法人實效稅率調降至29.7%,幾乎與美國相同水準,同時為鼓勵企業加薪以及擴大先進技術設備資本支出,在內閣會議公布的2018年度稅制改正大綱中,讓企業在除了原先給與員工教育訓練的部分可獲得稅率減免之外,只要為員工加薪幅度超過3.0%,或投資設備費用達到折舊費用的90%以上,其法人稅率即可由29.7%降至OECD平均水準的25%,且若投資物聯網等新創技術可再降至20%。
不過第3季開始,受到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的影響,衝擊全球經濟需求面與貿易面表現,使得日本第3季輸出成長率由第2季的5.7%下滑至1.2%,加計輸入成長2.9%後,整體外需對日本經濟成長貢獻成為-0.3個百分點;內需方面同樣受到全球景氣走緩影響,企業設備投資成長縮減,民間住宅投資與公部門投資均衰退,也讓日本第3季經濟出現零成長的狀況。
四、中國
中國方面,上半年同樣受惠於世界經濟持續復甦,且國內創新動能不斷增強,以及房地產市場投資升溫,讓整體上半年中國經濟較2017年同期成長6.8%。不過進入第3季後,由於國內金融市場問題逐漸浮上檯面,中央政府金融監管趨嚴,地方政府財政進行調控,使得內需市場成長動能走緩,過往經濟結構調整陣痛期陸續浮現,導致民間消費疲弱,固定投資成長放緩,使第3季經濟成長率下降至6.5%,雖仍維持在官方經濟成長目標區間當中,但這樣的表現低於數據公布前市場預測平均值6.6%,也是中國自2009年第1季以來最低的成長表現。
整體而言,中國2018年經濟工作基調為「穩中求進」,上半年也確實在各種經濟調控政策持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與彈性的貨幣政策相互搭配的情況下,維持平穩發展。惟美中兩國自7月開使貿易爭議不斷加深,雙方互相對對方進口商品課徵關稅,加上美國聯準會升息的議題持續影響全球市場景氣動向,對中國外貿表現造成負面效應,也讓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直言中國經濟雖然運行總體平穩,但穩中有變。
五、其他亞洲國家
在其他亞洲國家方面,回顧近二年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表現,依據亞洲開發銀行(Asia Development Bank, ADB)所公布的資料顯示,整體亞洲(不含日本)經濟成長率在2018達到6.0%,仍持續高於全球平均成長率,全球總體經濟在2017年加速成長,但成長力道至2018有趨緩的現象。依據IMF的報告指出,全球經濟成長率也預計將從2017年的3.7%上升到2018年的3.9%,至2019年預估維持在3.9%,但經濟擴張動能減緩,經濟前景的風險也增加當中。
另依據ADB預測,2018年整體亞洲(不含日本)之經濟成長率估計為6.0%,較2017年下修0.1個百分點。其中的東亞地區,由於主要的經濟體中國仍持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刻意減緩經濟成長速度,因此東亞經濟成長率預估將下修為6.0%;而南亞與東南亞地區,ADB預估2018年的經濟成長率將由2017年的6.4%與5.2%,南亞向上調整至7.0%,東南亞則維持在5.2%水準,顯示南亞景氣較2017年來得好一些;至於中亞地區2018年預估的經濟成長率為4.0%,而太平洋地區的經濟成長率則與2017年相同,維持在2.2%。至於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預測,不含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的亞洲開發中國家,2018年其整體經濟成長率為6.5%,與2017年維持在相同水準,大致而言,整體亞洲市場的景氣依然維持一定的成長。
此外,依據德國IFO經濟研究院在2018年第3季對全球121個國家進行世界經濟調查(World Economic Survey, WES)的調查結果所示,各國專家評估2018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在第3季度進一步走緩。IFO該指數2018年第3季從16.5點跌至2.9點,回到與2017年第1季差不多的水準。其中,第3季當前經濟現況指數為17.5點,較第2季減少了9.9點;對6個月後經濟預期評價為-10.6點,較第2季評估時,則下滑16.7點。看來各國專家認為當前國際景氣有減緩的趨勢,與過去相比較,雖然仍處於較高水平,但IFO專家們預期經濟成長將下修至2011年年底以來的最低水準,世界經濟成長已經放緩。
在我國經濟回顧方面,綜觀前三季我國經濟表現(如表2所示),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雖然自2017年第4季高點向下修正,但在全球經濟仍維持一定復甦動能的情況下,前兩季輸出成長對國內經濟成長貢獻度均達4.0個百分點,間接帶動民間消費需求,讓上半年經濟成長率能維持在3.0%以上。第3季開始受到美中貿易戰衝擊全球景氣影響終端需求,以及中國經濟走緩與投資成長下滑,導致我國輸出成長貢獻度銳減至0.8個百分點,加計輸入成長之後整體國外淨需求貢獻度由第2季1.7個百分點轉為-1.7個百分點,幸而2017年同期國內需求成長基期較低,加上第3季國內民間與公營事業投資成長表現回溫,推升國內需求貢獻經濟成長4.0個百分點,讓整體經濟成長率維持在2.3%的「保二」水準。不過這也是連續四季經濟成長「保三」之後再次回落至3.0%以下的表現。
就2018年全年經濟成長的預估值來觀察,綜整國內外智庫最新預測結果顯示(如表2),可以看出預估數值差異並不大,2018年全年經濟成長率有望落在2.6%至2.7%之間,高低僅差0.1個百分點。這樣的結果顯示第4季國內經濟表現在全球經濟動能減緩的趨勢不變下,尤其美中貿易戰爭端短期難解,台灣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的關聯性也無法在短期內降低,第4季經濟成長率將不到2.0%的水準,全年經濟成長率「保三」無望。
全球景氣展望
就目前市場看法觀察,以IMF、IHS與EIU預測結果為例,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與2018年相比約為持平或稍低的表現,兩者差距將在0.3個百分點之內。其中反映美國調整貿易政策希望建立全球新貿易秩序的作法,為全球貿易帶來的陣痛期將有可能持續,使得全球貿易成長率較2018年下滑0.2至0.6個百分點。此外,作為美中貿易大戰主角的美國與中國受到的影響較其他主要國家更嚴重一些。而短期間難以降低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連結程度的台灣,受到的影響則僅次於美中兩國。
全球的經濟在國際局勢變動下,出現成長趨緩的情況,尤其是在中期內,普遍存在政策的不確定性,過去中國推動的供給側改革,也對亞洲景氣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然而美國川普傾向實行保護主義的趨勢,美中貿易戰目前仍未見好轉;美國持續維持升息,可能導致全球金融更快收緊,美元的升值,已對部分亞洲經濟體如印尼、土耳其等國造成不利影響;最後是一些非經濟因素,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國內政治分歧、極端天氣事件(如日本風災與北海道地震),以及恐怖主義和安全問題,均是影響全球經濟成長的因素,這些都將加深景氣變化不確定性,也讓2019年亞洲的經濟成長產生更多的變數。
一、美國
歐美國家2019年經濟展望方面,由於2018年美國經濟表現仍相當穩健,墊高比較基期,加上美中貿易戰的不確定因素持續,預期2019年美國復甦力道可能較2018年降低,不過整體復甦的態勢應不至於出現大幅修正或反轉的情況。根據主要預測機構對美國經濟成長率的預測結果加以分析,2019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約較2018年下滑0.2至0.7個百分點,高低差距約0.5個百分點。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原因可能在於對美中貿易戰的走勢解讀不同,對2019年美國經濟成長看法最樂觀的HIS同時也是對中國經濟最為悲觀的預測機構,顯示美中貿易站將對中國形成較大的負面衝擊,對美國的影響較小。而IMF與EIU雖然對2019年中國經濟成長看法相似,但對美中貿易戰影響全球貿易情勢的看法有別,進一步影響其對美國在2019年的經濟成長表現看法。
若以EIU預測結果來觀察美國各經濟部門的成長表現情形,顯示2019年美國在消費面的成長仍屬穩健,2.2%的年成長率雖然較2018年下滑,但與2017年水準相當,能有如此表現的主要原因,在於穩定的勞動市場復甦帶動民間薪資得以持續成長。事實上美國近年失業率逐年下滑,2018年整體失業率可望低於4.0%,美國勞工統計局也表示美國已經達到充分就業的水準,青年失業率也來到52年來新低,這些狀況都將挹注2019年美國民間消費成長動能。
不過在另一方面,同為美國2018年經濟動能重要來源的固定投資,在2019年可能面臨成長動能減弱的情形。在2018年隨著陸續有製造業回流美國,以及國際油價上漲帶動美國國內頁岩油生產的相關投資,固定資本形成部門成長率達到5.3%,但2019年國際油價漲勢減緩,可能抑制相關投資的成長速度。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2018年12月11日公布的預測結果顯示,2018年西德州原油價格為每桶65.2美元,較2017年成長28.3%,2019年則降到每桶54.2美元,下跌16.9%。除了固定投資外,外部需求減弱也將影響美國出口成長力道,即便製造業回流與石油產量增加可能推升美國出口表現,但隨著聯準會升息吸引全球資金回流美國拉抬美元走強,以及美中貿易戰爭議難解,加上2018年基期較高,都將使美國出口成長進一步受到壓抑。根據EIU的預測結果,2019年美國出口成長率(包含商品及勞務)為2.6%,較2018年的4.1%減少1.5個百分點。
在政策面,2018年美國貨幣政策走向,是除了美中貿易戰之外另一項牽動全球市場波動的重要指標。自從美國聯準會開始調整大幅寬鬆的貨幣政策之後,其升息的腳步鮮少隨著市場短期波動而有所改變。不過2018年第4季全球金融市場籠罩在美中貿易戰與聯準會升息兩大陰影之下,出現明顯的修正走勢,就連美國川普總統都在推特上公開表達現階段不支持繼續升息的立場,尤其在美國實質面數據如就業市場、經濟成長率等表現,仍然顯示美國經濟足以承受升息的情況下,這樣的情況是否會影響到聯準會升息的趨勢,是未來關注的重要指標。而在財政政策方面,由於川普總統擴張性政策中有關社會安全網更新以及公共工程基礎建設計畫的推動,加上稅改政策希望降低個人所得稅與公司營業稅,將使得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根據EIU預測結果顯示,2019年美國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將會達到81.2%,較2018年增加3.1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川普總統在2018年2月以臨時支出及預算案的方式暫時迴避了債務上限的限制,但自2019年3月1日起,美國持續上升的債務赤字問題,恐將再成為造成全球市場波動的另一項不確定因素。
二、歐元區
在歐元區方面,根據歐盟委員會11月的報告內容,歐洲的經濟成長在2017年達到頂峰,但目前成長力道已經有所減緩,對未來前景的看法也無法樂觀,整體歐元區經濟成長率將自2017年的2.4%降至2018年的2.1%,預期2019年將進一步下降至1.9%。其中主要的影響來自於外部因素,尤其是全球貿易情勢有逐漸惡化的趨勢,將影響歐元區對外貿易表現。此外,逐漸回升的通貨膨脹率也可能在民眾薪資有所提高的情況下,抑制民間消費成長。EIU對歐元區經濟展望的看法也與歐盟委員會相去不遠,根據EIU 12月的預測報告內容指出,2018年歐盟28國經濟成長率將由2017年的2.5%下降至2.1%,2019年至2022年進一步下降至年平均1.8%;歐元區的部分2018年經濟成長率放緩至2.0%,2019年至2022年則在減緩至1.7%。
不過,這樣的看法背後仍存在不少可能的風險導致歐元區經濟情況較預期更為疲弱。其中,貿易緊張局勢或新興市場的動盪,可能會導致比預期更糟糕的結果。如果出現和擴大廣泛的新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將對國際貿易和全球景氣帶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此外,在企業槓桿率較高的背景下,美國貨幣政策緊縮幅度超出預期,2020年財政刺激措施若突然解除,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放緩,這將大幅削弱許多地區的經濟前景,歐洲地區也不例外。加上義大利公共財政前景的不確定性導致利差擴大,主權債務與銀行業的相互作用仍令人擔憂,而英國退歐脫歐的風險也將導致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關係在2019年4月之後發生突然變化,並對通道雙方的經濟造成損害。另一方面,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貿易談判情形也將直接影響歐盟經濟前景,尤其2017年歐盟對美國仍有高達1,15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因此兩國之間的協議結果對歐盟來說可能並不一定全為正面效應。
三、日本
日本方面,面對全球景氣走勢,日本銀行對2018年國內經濟成長預測看法,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間,面對當時全球景氣復甦腳步穩健的情況,調升對經濟成長率預測0.2個百分點,而後在美中貿易爭議延燒造成全球金融市場波動,並影響終端需求成長放緩,因此在10月時再將2018年經濟成長預測下修至1.4%,回到一年前的預測水準值。而在對2019年日本經濟成長最新的看法方面,經濟成長預測為0.8%,延續4月以來的看法沒有改變,表現將不如2018年,兩者差距為0.6個百分點,顯是日本國內經濟在2019年成長速度已出現減速的現象。
但EIU對日本2019年GDP看法不同,依據2018年11月預測,2019年日本經濟成長率為1.8%,較其預估之2018年經濟成長率減少0.2個百分點。會有這樣的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EIU認為日本銀行的政策正常化預計自2021年才會啟動,政策利率要到2023年才會提高,若按日本政府2019年10月上調消費稅,預計民間消費將因稅收變化而回升,因而調升對GDP的預測。EIU亦表示在2018至2019年的政策維持下,預估到2020年日本將完成自1980年代以來最長的經濟復甦時期。
另一方面,EIU在2018年12月也分別下修2018年日本出口成長以及2019年的出口成長預測值,其中2018年出口成長下修為4.2%,2019年下修至5.1%,主要原因在於日本第3季出口表現受到美中貿易戰導致全球需求成長趨緩,中國經濟動能不再影響對機械設備的相關訂單。而這樣的情況可能無法在短期之內獲得改善,連帶影響2019年日本出口表現。尤其對日本而言,其兩大出口市場分別為中國與美國,占日本出口比重達三成以上,在美中貿易爭議排除不易的情況下,美國與中國國內經濟自然首當其衝,日本出口成長動能也勢必受到波及。
觀察2017年主要國家經濟表現,先進國家中仍以美國表現最為穩健,不過Fed不斷延後升息時程,顯示對當前經濟前景仍存在疑慮;歐元區的部分主要受到英國脫歐的影響,加上勞動市場結構性問題未除,景氣表現難以維持今年水準;中國方面在政府總體調控政策持續推動的情況下,雖然經濟結構面可望朝官方目標優化,但成長動能走緩同樣難以避免。整體而言,國際經濟前景轉趨保守,全球貿易成長難以大幅提高,即便日圓在美國升息後可望維持弱勢,增添部分出口競爭力,但全球新平庸經濟特性下的低成長狀況將持續,對日本出口情勢仍將是一大挑戰。
而在日本國內物價展望方面,日本銀行表示雖然為核心CPI年增率有增加,但因大眾對物價上漲的容忍度仍低,企業對提高價格持謹慎態度,預計需要較長期間才可能達到通膨目標。觀察其對2018年CPI成長率預估看法,自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間連續下修2018年CPI預測數值,最新預測為0.9%,較2017年10月預估減少0.5個百分點。而在對2019年CPI預測方面,面對2019年10月將再次調高消費稅的影響,預期CPI成長率可望在2019年接近2.0%,不過若扣除消費稅上調影響後,CPI成長率將回落到1.4%,僅較2018年增加0.5個百分點,顯示日本政府希望物價成長率維持2.0%左右的目標,將無法在2019年順利達陣。
四、中國
在中國方面,隨著美中貿易大戰影響延續至2019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將可能依循2018年年末景氣向下的趨勢持續放緩。根據EIU的預估結果顯示,2018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6.6%,2019年下降至6.2%。從各部門的預測值可以很明顯看出美中貿易戰帶來的影響,其中商品及勞務出口成長率由2018年的7.3%下降至2019年的3.4%,進口方面也同步由5.7下降至2.9%,整體對外貿易成長動能明顯縮減,衝擊國內景氣也連帶影響民間消費的成長力道,2019年中國民間消費成長預估為6.4%,較2018年減少0.2個百分點。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擴張的財政政策將可望持續,2019年政府支出成長率來到9.4%,較2018年上升0.4個百分點。
除了美中貿易大戰的影響之外,中國國有企業近期的改革動向也是影響中國經濟前景的重要因素。雖然近期中國宣稱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歷史性的成就,但根據EIU報告指出,以中國商務部的統計資料來看,2017年中國工業國有企業的資產回報率僅3.9%,不及私營企業的9.7%;若依地區別來劃分,國有企業存在的地區成長動力也較小。事實上,中國國有企業雖然在2018年整體企業獲利份額上比重超過私營企業,但在國家主導的銀行體系中,國有企業受到政府去槓桿化政策的影響相對於私營企業而言較小,不若私營企業在這段期間面臨融資成本大幅上升的窘境。另一方面,美中貿易戰聚焦中國不公平的競爭制度,當中也包含中國國有企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因此就目前國有企業發展趨勢來看,除了不利於中國內部經濟市場化的改革推動,對美中貿易戰未來的發展也是相對不利的因素之一。
五、其他亞洲國家
在其他亞洲國家方面,由於美國宣布提高關稅,以及貿易夥伴採取的報復措施增加了貿易的風險,這些都對資源分配和生產力造成直接的影響,並提高投資的不確定性來影響經濟復甦,並抑制中期的成長前景。先進國家經濟體的金融市場狀況依然寬鬆,過去壓縮利差、部分市場預估值偏高的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其因素包括貿易局勢緊張和貿易衝突加劇、地緣政治因素以及不斷加劇的政治不確定性。為避免保護主義措施持續擴張,並找到促進商品和服務貿易持續成長的解決方案,對於保持全球擴張仍然至關重要。各國政策應提高中期成長和增強其包容性,加上許多國家需要重建財政,為下一次經濟衰退創造政策空間,以因應未來可能面對更高的市場波動環境。
此外,ADB預測2019年整體亞洲(不含日本)之經濟成長率為6.3%,較2018年下滑0.2個百分點。其中的東亞地區,由於ADB預測2019年東亞各國的出口表現均不如預期,加上持續受到中國進口替代政策,以及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下,因此預測2019年東亞整體經濟成長率為5.7%,較2018年減少0.3個百分點;但南亞與東南亞地區和歐美市場的直接連結性相對東亞較小,受歐美景氣的影響較小,且在各國政府推出諸多新政策的支持,並持續吸引由中國轉移至東南亞投資的外資企業,故南亞經濟成長率預測將由2018年的7.0%提高至7.2%;東南亞則由5.1%提升至5.2%;至於中亞地區2019年的經濟成長率則提高至4.2%,而太平洋地區則是由2018年的1.1%提升至3.1%。另一預測機構IMF預測亞洲開發中國家(不含日本及亞洲四小龍),2019年其整體經濟成長率為6.3%,較2018年降低0.2個百分點。其中,中國與印度兩大國家之經濟成長率,中國下修至6.2%,印度則是提高至7.4%。
國際研究機構在預測2019年亞洲地區的物價上,由於全球景氣目前尚屬穩定、國際油價已明顯回升,且歐洲與日本的負利率政策也造成整體物價的上揚。因此,ADB預測2019年亞洲地區整體物價上漲率為2.8%,與2018年維持相同的水準;IMF預測2019年亞洲開發中國家的平均物價上漲率為3.2%,較2018年提升0.2個百分點。在貿易表現方面,美國景氣復甦可望帶動部分出口動能,但面對美中持續進行的貿易紛爭、「中國製造2025」政策並推動進口替代逐漸顯現,亞洲經常帳表現較2018年水準略為下滑,因此ADB預測2019年亞洲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為0.7%,較2018年下滑0.3個百分點;IMF預測亞洲開發中國家2018年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為0.2%,較2018提升0.1%。
整體而言,2019年亞洲出口動能成長可能趨緩。因此,預測2019年亞洲的經濟成長將和2018維持在差不多的水準,然而亞洲各國面對全球景氣的變化亦提出不同的對策,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因應方式,像是日本積極展開對東南亞國家基礎設施援助,其中日本經濟產業省與住友商事、三菱重工、松下等20多家日本企業,於越南投入自動駕駛巴士、城市鐵路系統、採用IT(如智慧家電等),以打造節能設備城市,並投入發電站、鐵路等大型基礎設施;韓國政府召開第四次工業革命委員會議,提出「以人為本實現創新成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因應計畫」(I-KOREA 4.0);馬來西亞持續深化2030年航太產業計畫與加速航太產業群聚化;印尼為支持電子商務擴張趨勢,規劃在印尼各地建置支援電商物品交易的商品轉運場站(Stock Point),積極加入電商商機,這些對於保持亞洲的經濟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最後在我國經濟展望方面,就主要預測機構對台灣2019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結果來看,主要還是受到美中貿易戰紛擾以及中國成長動能放緩影響終端需求,導致我國2019年經濟成長率較2018年表現較差,預測區間落在2.5%至2.1之間。而就近期國內各類領先指標如PMI、台經院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製造業景氣燈號等都出現景氣走緩的訊號趨勢來看,未來若國際影響景氣的不確定因素朝向不利的方向發展,我國經濟成長率將可能再次面臨「保二」的局面。(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二所副所長)
|